1950年4月11日,美国空军发生了一起震惊军方的严重事故。当天上午辉煌优配,一架编号为44-61999的B-29\"超级堡垒\"战略轰炸机从新墨西哥州嘉德兰空军基地起飞执行例行训练任务。令人震惊的是,这架载有13名机组人员的轰炸机在起飞仅3分钟后便遭遇致命事故,最终撞上附近的曼扎诺山脉,造成机上所有人员遇难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这架飞机当时还携带了一枚MK3型核弹,这是美国早期原子弹的改进型号,其高爆炸药在撞击中被引爆,所幸未引发核爆。这起事故成为美国空军历史上第二起\"断箭\"事故(指涉及核武器丢失或损毁的事件),也是首起涉及B-29轰炸机的核武器事故。
当天上午9时30分,这架银灰色的B-29轰炸机在嘉德兰空军基地的跑道上缓缓滑行。随着四台莱特R-3350发动机的轰鸣声逐渐增强,这架重达70吨的庞然大物腾空而起。机舱内,13名训练有素的机组人员各司其职,其中包括5名军官和8名士兵。他们不知道的是,这次看似平常的训练任务将演变成一场灾难。飞机上装载的MK3型核弹重达10,000磅(约4,536公斤),其爆炸当量相当于2万吨TNT。虽然这枚核弹装有高爆炸药和铀-235裂变材料,但由于缺少关键部件,并不具备引发核爆的能力。
起飞后不久辉煌优配,机组人员就发现飞机出现严重故障。首先是升降舵控制系统失灵,飞行员发现操纵杆变得异常沉重,几乎无法控制飞机的俯仰姿态。紧接着,左侧两台发动机突然起火,橘红色的火焰从引擎罩中窜出。机舱内警报声大作,飞行员立即通过无线电向地面塔台报告紧急情况,同时试图操纵这架失控的飞机返回基地。然而祸不单行,飞机的起落架也出现故障无法收起,这大大增加了空气阻力,使飞机难以维持高度。在绝望的挣扎中,机组人员眼睁睁地看着飞机以近300英里的时速撞向曼扎诺山脉的悬崖。剧烈的撞击导致飞机瞬间解体,残骸散落在方圆1平方英里(约2.6平方公里)的范围内,现场燃起熊熊大火。
展开剩余51%撞击瞬间,核弹内的高爆炸药被引爆,产生了一个直径约100米的巨大火球,橙红色的烈焰直冲云霄。随后,一朵小型白色蘑菇云升腾而起,最高达到了18,000英尺(约5,486米)的高空。由于核弹缺少关键部件,铀-235材料未能达到临界质量,因此没有发生核链式反应。然而,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仍将放射性物质扩散到周围环境中。事后检测显示,事故现场附近的土壤、水源和植被都检测出超标的铀元素含量,部分区域的辐射水平达到了正常值的数十倍。
救援工作面临巨大挑战。崎岖的山地地形严重阻碍了救援车辆的通行,而通讯设备的故障更使情况雪上加霜。救援人员与指挥中心失去联系长达数小时,只能依靠现场判断展开搜救。更危险的是,他们并未被告知事故涉及核武器,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暴露在放射性污染环境中。直到事故发生后12小时辉煌优配,第一批专业防化部队才抵达现场,而此时放射性物质已经扩散到更广的范围。
经过长达三周的艰苦作业,救援队终于完成了现场清理工作。所有飞机残骸被分类回收,遇难者遗体也被妥善安置。核弹的铀核心被秘密运往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进行回收处理。美国空军对此事高度保密,仅对外宣称是一起普通的训练事故,对核武器和辐射污染只字未提。军方在事故现场设立了严格的禁区,并禁止媒体和当地居民接近。
调查显示,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升降舵控制系统故障,但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当时核武器运输的安全标准存在严重缺陷。这架B-29轰炸机及其搭载的MK3核弹总价值超过70万美元(相当于2023年的约900万美元),而更难以估量的是13名优秀机组人员的损失,其中多人曾参与过二战期间对日本的战略轰炸任务。
B-29\"超级堡垒\"作为二战时期最先进的战略轰炸机辉煌优配,曾执行过包括广岛、长崎原子弹轰炸在内的多项重要任务。这起事故暴露了早期核武器运输中的安全隐患,促使美军改进了核武器安全运输规程。时至今日,在事故发生的曼扎诺山麓,仍能看到当年撞击留下的痕迹,默默诉说着这段被刻意淡化的历史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创网官方app下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