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国海军转型背后的逻辑 美国海军的坦克登陆舰,比如纽波特级,最后一艘在2002年退役了。这不是突然的决定,早从上世纪90年代末,他们就评估过这些老家伙在现代战争中不太顶用。 为什么呢?因为美国海军的战略重心转向远洋作战,需要更灵活的投送方式。他们转而依赖两栖攻击舰和船坞登陆舰,这些东西排水量大,能搭载直升机和垂直起降战机,一次性投送能力强得多。 纽波特级那种传统坦克登陆舰,排水量8000吨左右,能载10辆坦克和几百士兵,但面对反舰导弹和空中威胁,生存力太弱了。退役后,美国海军把重点放在黄蜂级和美国级两栖攻击舰上,这些舰艇总共能投送上千士兵和重型装备,还能支持空中支援。 简单说,美国是觉得坦克登陆舰太“老派”,不适应全球部署的需求,所以干脆全盘换掉。现在他们有12艘圣安东尼奥级船坞登陆舰,满载排水量2.5万吨,远超老型号。
俄罗斯的情况也差不多,他们的坦克登陆舰数量现在不到20艘,主要剩些罗普查级和蟾蜍级,这些大多是苏联时代的老舰,建于上世纪70-80年代。 经济压力大是主要原因,维护成本高,更新换代跟不上。俄罗斯海军总吨位比中国小得多,黑海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那些登陆舰,很多闲置生锈,部分在乌克兰冲突中受损,比如新切尔卡斯克号在2023年底被袭击,损毁严重。 俄罗斯也试着造新舰,比如伊万·格伦级,排水量6600吨,能载13辆坦克和300士兵,但进度慢,2004年开工,2018年才服役。现在他们更注重多功能舰艇,登陆舰队规模缩水明显。 中国这边就完全不一样了,据2023年数据,中国海军有超过30艘坦克登陆舰,主要以072系列为主,包括072型、072II型、072III型和072A型。这些舰艇排水量从3000吨到近5000吨,能载10辆坦克和数百士兵。 为什么保留这么多?不是盲目跟风,而是基于实际需求。中国海岸线长达1.8万公里,南海和东海有领土争端,需要快速投送力量到岛礁。坦克登陆舰成本低,适合近海多岛环境,维护简单,不像美国那些大舰那么烧钱。 比起俄罗斯,中国经济允许持续生产和改进这些舰艇,从1978年首艘072型下水,到2003年推出072A型,一直在迭代。保留这些舰艇盛康优配,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威慑,保持地区稳定。
战略需求驱动的保留选择 美国是全球霸主,需要跨洋投送,坦克登陆舰太局限;俄罗斯国土广袤,但海军预算紧巴巴,优先核潜艇和导弹舰。 中国面对的则是近海防御和岛链问题,南海那些岛礁争端,快速上岸投送坦克和士兵是关键。072系列正好合适,满载排水量4800吨,航速20节,能在复杂海况下执行任务。 比方说,在巡航或演习中,这些舰艇能迅速输送装备,抢占要点。这不是高大上的远洋作战,而是实打实的近海实用。 从性价比看,中国这些登陆舰建造周期短,费用控制好,一艘072A型成本远低于美国船坞登陆舰。俄罗斯的伊万·格伦级造一艘花了十几年,中国072系列从80年代起就批量生产,到现在服役32艘左右。保留它们,还能补充大型舰艇的短板。 中国有3艘075型两栖攻击舰和8艘071型船坞登陆舰,这些是大块头,但072系列是中坚力量,能在第一波登陆中发挥作用。想想如果有潜在冲突,这些小舰艇能分散风险,不像大舰那么容易成靶子。 中国海军整体发展快,2019-2023年四大船厂造了39艘军舰,总排水量55万吨。这让坦克登陆舰队保持领先。 相比美国转向高端舰艇,中国是多层次布局,既有高端075,也有基础072。俄罗斯登陆舰老化严重,许多面临淘汰,中国则持续升级,确保战斗力。保留最多,不是炫耀,而是战略需要,确保在亚太地区有足够投送能力。
未来趋势与潜在影响 那么,保留这些舰艇,对中国海军未来意味着啥?从趋势看,中国不会停步于此,可能会融入更大编队,与航母群协同,扩展到远海。但坦克登陆舰的核心作用还在近海威慑。 俄罗斯海军孱弱,黑海舰队损失几艘后,登陆能力更弱;美国虽先进,但数量有限,两栖舰队总共几十艘。中国072系列作为骨干,能在和平时期巡逻敏感水域,执行补给任务。 长远看,这种保留体现了平衡发展。美国退役坦克登陆舰,转向多功能舰,成本高但全球适用;俄罗斯因经济限制,登陆舰现状堪忧。 中国选择多保有实用型舰艇,是接地气的策略。未来如果技术进步,这些舰艇可能加装新装备,提升生存力。但本质上,保留最多是基于国防需求,不是盲目扩张。 俄退役坦克登陆舰,反映了战略调整;中国保留最多,凸显区域重点。海军实力不只看数量,还看适应性。俄罗斯海军唯一强项是潜艇,中国在水面舰艇上超前。总的来说,这不是简单比较,而是战略智慧的体现。
参考资料 国防部:美把中国当作威胁是严重的战略误判 .央视新闻客户端[引用日期2025-04-09] 外交部:中美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,对话合作可以取得互利共赢的成果 .央视新闻[引用日期2025-05-19]
天创网官方app下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